为何骗子冒充公检法诈骗能够屡屡得逞?
来源:终结诈骗 作者/二弟
冒充公检法诈骗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台湾。因其剧本设计完美、话术与时俱进,制造出无数惊天大案,被誉为诈骗之王。特别是近期,这类诈骗在经历一段时间沉寂后又开始反弹,无数人被骗后痛不欲生。终结诈骗(微信ID:antifraud2)通过不断研究,受一篇心理学分析文章的启发,找准了这个诈骗的“七寸”。看完这篇文章,只要你记住一个词,就不会再被骗。
1
先看一个电影片段
你还记得《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吗。
电影里姜文饰演的“县长”,与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一直在明争暗斗。有一次,黄四郎的心腹胡万,却仅用几句话就把县长儿子六爷给逼死了。
情节其实很简单。在一家米粉店,六爷吃了一碗凉粉准备付钱走开,胡万却联合米粉店老板,硬说他吃了两碗。并声势浩大制造舆论,说六爷付一碗粉的钱吃两碗,是在用县长儿子的身份搞特权,欺负老实人。
六爷年轻气盛,在舆论重压和道德绑架下,用一把刀把自己的肚子划开,从里面掏出一碗粉,给大家证明他确实只吃了一碗粉。而这时,看客们却已作鸟兽散。六爷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最后,胡万笑咪咪地告诉六爷:“你上当了”。
如果你想回味这个视频,请看链接(4分09秒):
2
强大的心理控制术
六爷为什么死呢?微博用户“@刘昭在路上”揭秘了这个威力极大的心理控制术:自证。
这种控制术的逻辑非常简单:
第一步:站在审判者的制高点。胡万和六爷一样,都是米粉店的顾客。但偏偏胡万就能用几句话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审判者的角色,逼迫六爷必须有个交待。
第二步,强行贴上一个不能接受的标签。六爷遵纪守法,吃了一碗粉并准备付一碗粉的钱离开,但胡万非得说他吃了两碗,只付一碗的钱。并说:“县长儿子带头不公平,县长说的话就是个屁”。
第三步,对你的反驳证据视而不见或继续找茬。胡万用完全不符合逻辑的话,继续站在审判者的角度,激怒六爷。
第四步,引诱你自证清白,实现控制。最后六爷被逼无奈,要自证清白,可他不知道,在他想自证清白那一刻,就已经上钩了。
3
冒充公检法的心理逻辑
冒充公检法为什么兴起30年来,每年都让无数人上当受骗,其话术的核心也是利用了心理学上的“自证”控制术。他的话术虽然不断演化,其实逻辑和上面六爷之死的分析是一样的。
第一步,站在审判者的角度。骗子拿起电话,开门见山就说自己是警察(说自己是快递、是通管局的一般也会转接到警察),这样他就把自己推上了审判者的高度,因为警察是对公民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调查的主体,表明了身份就自然站在了审判者的角度。
第二步,强行贴上一个不能接受的标签。骗子介绍完身份后,一定会说你涉嫌某项犯罪,比如洗钱、比如邮包藏毒、比如贩卖儿童,这些罪名一般人是绝对想都想不到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做过。这个时候,很多受害者基于对审判者的敬畏,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委屈感。就像胡六被人冤枉吃了两碗粉而只吃了一碗粉的钱一样。
第三步,对你的反驳视而不见或者继续找茬。当受害者条件反射似的说自己没有涉嫌犯罪时,骗子会视而不见,反而会引导你,是不是之前身份证复印件流失?身份信息泄露?让你有一种是被人栽赃陷害的感觉。而且还会把电话转到检察院、法院,让其他冒充检察官、法官的骗子继续找茬,甚至给你发通缉令,加深你的委屈感,让你自证清白。
第四步,引诱你自证清白,实现控制。当你受尽千般委屈,想要自证清白的时候。骗子就会告诉你一个自证清白的通道,实现控制。比如可以把钱划到安全账户,可以到指定网站下载软件(其实是个木马),甚至转完账还要求贷款……而你一旦要自证清白,按照要求操作,钱就没了……
4
如何才能不上当?
其实,自证心理不但用在冒充公检法诈骗上,还用在其他诈骗中,比如在保健品诈骗中,有的“医疗专家”装模作样诊断一番之后,就会告诉你“大病将至”,你就会陷入一个“我要怎么做才能长寿”的死循环中,不停地用他们推荐的能长寿的产品和药品,维系自己的生命。当然生活场景也会用到,比如有的父母会“永远”说,你不努力/不孝顺/不爱妈妈/...,这个时候子女就会陷入一个“我怎么做都不被承认”的死循环中。
那么,遇到这种“自证”控制,该怎么办呢?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和对方玩——
你爱当你的审判者就当审判者,你爱给我扣什么屎盆子我都不管,我就是不给你玩,我就是不按你的套路产生委屈感。
因为你一旦参与,就会陷入套路,必输无疑。要么去和审判者抢那把交椅,最好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要么就陷入自证的套路,身心俱疲,钱财尽失。
所以,学习防诈骗知识的同时,你还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不但能防止受骗,还能少很多生活上的烦心事。二弟就教你几招吧!
骗子:我是缉毒警察,在你的快递里发现了毒品,快到我们大队说明下情况。
你:查到毒品快来抓我啊,我在家里等着(挂电话)。
骗子:你被通缉了,我给你个网站你去看看自己的通缉令。
你:通缉我还要告诉我啊,我信了你的邪(挂电话)。
妈妈:你真是不上进,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又考了100分/又生了一个孩子。
你:我还行吧。他们爱咋咋,我觉得自己也不错(关灯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