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和平颂》讲座在明尼苏达州成功举办

王德斌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之际,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和平颂》演出前,一场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主题的讲座于 10 月 19 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O‘Shaughnessy  Theater隆重举行。本次讲座由明州华联会(AMCO),明州北大校友会和明州社区活动中心等共同组织,吸引了众多侨界人士、青年学子和社会各界朋友参加。主持人是北大校友会的李春贵,杨光,黄青,王德斌,嘉宾为高龄89岁的沈蓓老师,94岁的伍鄂阳伍先生和近90岁的李俊成先生。

 1 我们的演讲和支持团队

缅怀先烈 传承精神

讲座中,沈昌将军的后人沈女士深情讲述了她的父亲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沈昌先生曾留学美国,在祖国被外族侵略之时,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弃学归国投身抗战,先后担任平绥铁路局局长、川滇铁路总经理、滇越铁路司令等职。

2 沈昌将军肖像

在担任平绥铁路局局长时,他冒险协助清华大学等北平(今北京)学校和机构转运许多珍贵仪器和设备至西南大后方,为西南联大的建立和中国科技教育在战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抗战期间,他更与陈嘉庚先生携手,组织南侨机工队,打通滇缅公路生命线,确保国际援华物资顺利运抵前线。太平洋战争爆发,面对日寇从东南亚的突袭,反法西斯同盟远东战区组建了中国远征军,沈昌兼任中国远征军铁路特派员和总视察,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授予中将军衔。因沈昌将军对抗战中的巨大贡献,中国政府分别在2015年的抗战和二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和2025年的抗战胜利和二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两次颁发证章给沈蓓老师,以表彰沈昌将军的功绩。

3 沈蓓老师在向听众介绍她父亲的故事。背后左侧图片是沈老师与中国芝加哥领馆总领事的合影;右侧图片是沈老师获发的证章

亲历苦难 见证坚韧

伍鄂阳伍先生,在讲座中回忆了 1938 年武汉大会战武汉大撤离及沦陷前夕的逃难经历:长江边百姓争相登船,许多人不幸葬身江底。他的家庭在危急时刻得到朋友相助,才得以登上最后一班民生公司的客轮,历经日机轰炸与江上险情,最终抵达宜昌。这段亲历的苦难,折射出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伍先生的一家人因为父亲和兄长当年做为中央杭州飞机修理厂的工作人员随着工厂撤退到云南瑞丽。在瑞丽,中杭飞机修理厂是美国“飞虎队”飞机的主要修理和维护工厂,工厂的三千技工为确保飞虎队的飞机随时起飞迎战入侵者做出了不可埋没的贡献。伍先生做为目击者详细记述了飞行员们如何视死如归,冒着生命危险出征登机,及如何击落日寇飞机的许多场景。

海外华侨与国际友人鼎力相助

在祖国面临外诲的危难之际,数千名居住在东南亚的华侨青年司机和修理工,在著名外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带领下,与当时的滇越铁路司令沈昌先生一起组织了南洋机工队,利用个人驾车专长冒着生命危险驾驶运输卡车穿越滇缅公路,累计运送物资 50 万吨,千余人献出年轻生命。与此同时,美国“飞虎队”飞行员跨越重洋驰援中国,在昆明空战、维持驼峰航线等战役中作出巨大牺牲。中国百姓冒着轰炸修复机场、营救美军飞行员,谱写了中美人民并肩抗战的友谊篇章。

 李先生的童年回忆

出生在江西吉安的李先生分享了自己童年的惨痛记忆。他亲历了日军轰炸与“三光政策”,亲眼目睹家乡满目疮痍,甚至亲人因战乱与饥荒而离世。战后,他重返吉安,亲眼目睹城市废墟与百姓的苦难生活。李先生还回忆了接受国际救济物资的情景,深刻体会到国际援助的重要。他强调,战争是由少数法西斯分子发动的,广大人民都是受害者。纪念战争,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呼吁和平。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抗战胜利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共同胜利。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通过回顾历史,我们不仅缅怀先烈,更要以史为鉴,激励后人奋发图强,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为守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本次讲座作为《和平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演出前的重要环节,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育,也为即将上演的艺术盛典营造了庄重而感人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