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颂》前言篇

和平,是穿越时空的心灵呼唤;和平,是跨越文明的永恒期盼。

2025年,当我们回望历史的坐标系,那场吞噬六十余国、殃及二十亿生灵的惨烈浩劫,依然令每个和平守望者为之震颤。八十年前,正义之剑斩断法西斯枷锁,和平曙光重沐寰宇。2025年明州华人以庄严隆重的《和平颂》纪念活动,既为缅怀历史,更为守护人类文明的永恒之光——这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是海外赤子最深沉的历史致敬。

当二战的烽火撕裂天际,日本军国主义铁蹄下的华夏大地,见证了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幕。山河破碎处,四千五百万同胞伤亡的创痛犹在;家国危亡时,海外侨胞毁家纾难的壮举长存。从南洋机工的生命运输线,到飞虎队的驼峰航线,再到美洲侨胞的救国公债,炎黄子孙用热血铸就了民族抗战的钢铁长城。

八十年沧海桑田,历史的警钟仍在长鸣。我们的《和平颂》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牢记法西斯在世界各地犯下的难以饶恕的滔天罪行,从而使下一代不忘历史,珍爱和平;我们的《和平颂》是为了展示中国人民为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争取人类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我们的《和平颂》是为了延续我们海外华人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的信念。

值此历史性时刻,明州华联会、明州社区活动中心、明州中美联谊会中国舞蹈学校、明华中文学校、《华兴报》、许倩乐坊、明华合唱团、Plymouth Concert Band、明州北大校友会携手社区众多团体,联袂打造多维艺术矩阵——文献影像重现血色记忆,金石之音叩击历史回响,刚柔并济的舞姿演绎民族精魂。彰显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抒发海外同胞呼唤和平的美好愿望。特别是Plymouth Concert Band加盟具有特别的意义,为纪念活动增添活力,提供新的创意和艺术交流平台。

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让我们以艺术为桥,让战争记忆转化为和平基因;以文明为炬,让历史之光永照前行之路。

《和平颂》音乐舞蹈篇

作者:龙腾飞   摄影:李华志 张敬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和平颂》纪念演出2025年10月12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成功举行,吸引逾千名观众到场观看,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演出开始前,美中政要分别致辞,共同强调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的重要性,并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明尼苏达州参议员Heather Gustafson致辞中说, 在二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承诺铭记那些挺身反抗暴政、种族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无畏勇气。历经苦难沧桑的人们,用生命捍卫了民主与自由的理想。如今我们身处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先辈的典范昭示着我们:当平凡众生怀揣非凡决心凝聚在一起时,可成就何等伟业。

我们传承遗产不止于缅怀,更在于行动。选择同心携手,倾听不同声音,求同存异,共同建设更安全、更团结的明尼苏达。
 
感谢明尼苏达州华人社区维护历史,你们始终提醒我们:和平不仅是战火平息,更是理解尊重与共同目标的交融共生。

中国驻芝加哥代总领事张宜琪在随后的发言中表示,80年前,中美两国人民并肩作战,共同刻下了维护人类和平与正义的历史印记,也结下了战火淬炼的深情厚谊。80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以史为鉴,从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双向奔赴的脚步不停歇,为中美关系行稳致远夯实基础,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出席活动的嘉宾还包括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侨务组长张军鹏领事、曹洁领事,以及美国参议员Amy Klobuchar办公室的Stephanie Yang和Kali Courtney。州议员Kaohly Her 演出前看望了主办方负责人。

《和平颂》的成功,源于卓越的创作团队与全体演职人员的倾心奉献。艺术总监滕莉莉女士统领全局,以清晰的构思与深邃的艺术视野,确保了作品在思想与形式上的高度统一;艺术副总监许倩女士以其细腻的审美与丰富的舞台经验,将厚重的历史叙事化为细腻动人的艺术画卷。音乐总监贺爱群先生的乐章,为全剧奠定了深情而震撼的情感底色;而管乐队指挥Alison Haseman女士与合唱团指挥李玉琪女士,则以磅礴的器乐与和谐的人声,共同编织出一场撼动心灵的听觉盛宴。

此次《和平颂》演出,以艺术为桥,以真情为纽带,用动人的旋律与优美的舞姿搭建起一座跨越文化的心灵桥梁,促进了中美民间的交流与理解。从共同的历史记忆中,人们汲取智慧与力量,让和平的信念在心中回响,照亮通向未来的道路。

令人由衷敬佩的是,本次演出的演员们来自中美联谊会中国舞蹈学校、许倩音乐中心、明华合唱团、Plymouth Concert Band 等团体及个人, 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与精湛的技艺,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充满温度与力量的艺术盛宴,让和平的旋律在每一个人心中久久回荡。最终,将这一切构想化为鲜活生命的,是舞台上每一位全情投入的演员。他们用灵动的舞姿、真挚的歌声与深沉的情感,为历史赋予了温度与呼吸。他们是整场演出中最动人、最不可或缺的灵魂力量。

《和平颂》由优雅大方的罗晓燕女士主持。

管乐交响乐 Wind Symphony: Plymouth Concert Band

Conductor: Alison Haseman

  • GodBless America by Irving Berlin arranged by Jay Bocook
  • TheWashington Post March by John Philip Sousa arranged by Jay Bocook
  • America,the Beautiful by Samuel A. Ward arranged by Carmen Dragon and Jay Dawson
  • March of the Broadswords by Mai Xin

《 God Bless America》(天佑美国)由欧文·柏林(Irving Berlin)于1938年重新推出,这首歌在二战期间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爱国歌曲之一。它以真挚的祈愿表达了全体美国人民在战争年代对祖国的热爱与守护。

《America, the Beautiful》(美丽的美国)
歌词最早写于19世纪末,但在二战时期,它以优美的旋律和壮丽的意境广为传唱,象征着士兵与民众共同守护的家园与山河。

《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华盛顿邮报进行曲)
约翰·菲利普·苏萨(John Philip Sousa)于1889年创作的经典进行曲。虽然诞生早于二战,但在战争年代常由军乐队演奏,用以鼓舞士气,展现美国军乐传统的力量与精神。

《大刀进行曲》
1937年“七七事变”后,麦新创作了这首气势磅礴的抗战歌曲。铿锵有力的旋律、慷慨激昂的歌词,歌颂了抗日将士浴血奋战、誓死卫国的英雄气概。《大刀进行曲》曾经响彻大江南北,成为最广为传唱的抗战歌曲之一。它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段民族精神的象征,至今依然以雄壮之声,唤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深切记忆。

松花江上 On the Banks of the Songhua River

领唱者:周馨怡、李文兴(90岁)

许倩音乐中心    明州中美联谊会中国舞蹈学校

1935年“九一八”事变后创作的《松花江上》,以流亡者的口吻诉说家园沦陷的悲痛与不屈。旋律哀婉,情感真挚,是抗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爱国歌曲之一。本次演绎由 90 岁二战亲历者李文兴先生担任男声领唱,明尼苏达大学声乐博士周馨怡担任女声领唱。许倩声乐坊学员、明华合唱团团员及 CAAM CDT 成人班学员共同饰演流亡民众,以歌声追忆民族伤痛,唤起我们对历史的铭记与思考。

河边对口曲 Duet by the Riverside

Duet: 屠涵东、张智群

明华合唱团    许倩音乐中心

由张智群、屠涵东二重唱的《河边对口曲》,是一首抗战年代的经典作品。歌曲采用叙事性对唱形式,通过两位流亡者的对话,展现了国土沦丧后人民的悲惨遭遇与奋起反抗的决心。在两位歌者真诚而深情的演唱中,这首作品将带领观众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音乐中传递出的力量与温度。

信仰之路 The Road of Faith

明州中美联谊会中国舞蹈学校

信仰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追寻真理的道路。作品通过激昂的肢体语言,展现抗战者追求真理、传播信仰的勇气与决心,号召民众奋起抗击侵略。舞蹈表现了抗战者在信仰之路上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游击队之歌 Song of the Guerrillas 

明华合唱团

由明华合唱团倾情演唱的《游击队之歌》,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抗战歌曲之一。它以铿锵有力的节奏、激昂高亢的旋律,展现了游击战士们在民族危亡之际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明华合唱团的深情演绎,将带领观众重温那段烽火岁月,感受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力量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路The Little Path

Soprano: Qian Xu Yin 许倩

许倩音乐中心    明州中美联谊会中国舞蹈学校

明州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许倩深情献唱《小路》一首诞生于战火中的经典,《小路》描绘了姑娘追随爱人奔赴前线的身影。旋律优美深沉,却饱含坚毅的力量。这不仅是爱的呢喃,更是信念的奔赴与无畏的守护。在《和平颂》的舞台上,许倩以她动人的歌声,带我们重温这份穿越战火的勇气,唱响对和平的深切渴望与坚定信念。感受歌声中那份照亮黑暗、追求安宁的人类共同力量。

半个世纪的等待 Half a Century of Waiting

明州中美联谊会中国舞蹈学校

《半个世纪的等待》作品讲述一位年轻女子思念远赴战场的未婚夫,盼望能披上红纱的那一刻。然而一年又一年,等到的不是重逢,而是一枚勋章。青丝渐白,她依旧坚守爱情的诺言。舞蹈讴歌战争年代女性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传递出动人的力量。

奔流The Torrent   

明州中美联谊会中国舞蹈学校

《奔流》以交响曲《黄河颂》第四乐章为主线,舞蹈描绘了黄河的浩荡奔腾,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与生命力。作品讴歌中华儿女英勇抗战、保家卫国的决心,展现他们如黄河般坚强不屈的意志,抒发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黄水谣 Ballad of the Yellow River

明华合唱团

由明华合唱团倾情演唱经典合唱曲目《黄水谣》。作品诞生于抗战岁月,旋律深沉广阔,歌词质朴厚重,寄托了人民对故土的热爱与对和平的向往。明华合唱团以饱满音色唱出黄河的壮美与民族的坚韧,让歌声如黄河奔腾,激荡人心,唤起观众对历史的记忆与和平的珍惜。

和平鸽 Doves of Peace

明州中美联谊会中国舞蹈学校

孩子们以灵动优美的舞姿模拟鸽子的飞翔,向世界传递和平与友谊的呼声。作品展现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寄托天下人们永远幸福、平安、快乐的美好愿望。

长河之恋 Love of the Long River

明州中美联谊会中国舞蹈学校

《长河之恋》作品以现代舞手法,将爱国情怀与理想信念融入肢体语言,唤起人们对抗战历史的共鸣。它提醒我们不忘先烈用生命开辟的血路,讴歌抗战精神与家国之恋。从浩瀚的历史长河走来,我们踏着先烈足迹,走进新时代,谱写新的篇章。

明天会更好 Tomorrow Will Be Better 

明华合唱团     许倩音乐中心    明州中美联谊会中国舞蹈学校

唤醒沉睡的心灵,睁开期盼的眼睛:世界炮火依然燃烧,孩童泪痕融化冰川。寻找飞鸟的翅膀,却见硝烟弥漫,羽翼伤痕累累。家园破碎,生命飘零,战火让白昼如夜,天堂倾覆。
唱出世界和平!伸出你的双手,拥抱彼此的梦想,珍视灿烂的笑容。让我们的歌声饱含正义的宣告,为世界献上平安的祈祷。
是谁摧毁家园,破碎摇篮?谁能忍视血流遍地,疮痍满目?大地布满伤痕,泪水淹没生命渴望。
再次呼唤:唱出世界和平!伸出双手,拥抱梦想与笑容。让歌声宣告正义,为世界祈祷平安。
让和平唤醒清晨,重现天地光彩。让和风拂过,谱成生命的乐章。让我们共同祈祷:明天会更好!

演出结束后,《和平颂》组委会代表陪同嘉宾上台,与全体演职人员合影留念,为这场融合艺术与历史的盛会画上圆满句号。

《和平颂》以艺术之力架起文化之桥,促进了中美民间的理解与友谊,从共同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共同推动和平与未来。

《和平颂》演讲篇

王德斌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之际,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和平颂》演出前,一场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主题的讲座于 10 月 12 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O‘Shaughnessy  Theater隆重举行。本次讲座由明州华联会(AMCO),明州北大校友会和明州社区活动中心等共同组织,吸引了众多侨界人士、青年学子和社会各界朋友参加。主持人是北大校友会的李春贵,杨光,黄青,王德斌,嘉宾为高龄89岁的沈蓓老师,94岁的伍鄂阳伍先生和近90岁的李俊成先生。

 1 我们的演讲和支持团队

缅怀先烈 传承精神

讲座中,沈昌将军的后人沈女士深情讲述了她的父亲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沈昌先生曾留学美国,在祖国被外族侵略之时,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弃学归国投身抗战,先后担任平绥铁路局局长、川滇铁路总经理、滇越铁路司令等职。

2 沈昌将军肖像

在担任平绥铁路局局长时,他冒险协助清华大学等北平(今北京)学校和机构转运许多珍贵仪器和设备至西南大后方,为西南联大的建立和中国科技教育在战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抗战期间,他更与陈嘉庚先生携手,组织南侨机工队,打通滇缅公路生命线,确保国际援华物资顺利运抵前线。太平洋战争爆发,面对日寇从东南亚的突袭,反法西斯同盟远东战区组建了中国远征军,沈昌兼任中国远征军铁路特派员和总视察,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授予中将军衔。因沈昌将军对抗战中的巨大贡献,中国政府分别在2015年的抗战和二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和2025年的抗战胜利和二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两次颁发证章给沈蓓老师,以表彰沈昌将军的功绩。

3 沈蓓老师在向听众介绍她父亲的故事。背后左侧图片是沈老师与中国芝加哥领馆总领事的合影;右侧图片是沈老师获发的证章

亲历苦难 见证坚韧

伍鄂阳伍先生,在讲座中回忆了 1938 年武汉大会战武汉大撤离及沦陷前夕的逃难经历:长江边百姓争相登船,许多人不幸葬身江底。他的家庭在危急时刻得到朋友相助,才得以登上最后一班民生公司的客轮,历经日机轰炸与江上险情,最终抵达宜昌。这段亲历的苦难,折射出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伍先生的一家人因为父亲和兄长当年做为中央杭州飞机修理厂的工作人员随着工厂撤退到云南瑞丽。在瑞丽,中杭飞机修理厂是美国“飞虎队”飞机的主要修理和维护工厂,工厂的三千技工为确保飞虎队的飞机随时起飞迎战入侵者做出了不可埋没的贡献。伍先生做为目击者详细记述了飞行员们如何视死如归,冒着生命危险出征登机,及如何击落日寇飞机的许多场景。

海外华侨与国际友人鼎力相助

在祖国面临外诲的危难之际,数千名居住在东南亚的华侨青年司机和修理工,在著名外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带领下,与当时的滇越铁路司令沈昌先生一起组织了南洋机工队,利用个人驾车专长冒着生命危险驾驶运输卡车穿越滇缅公路,累计运送物资 50 万吨,千余人献出年轻生命。与此同时,美国“飞虎队”飞行员跨越重洋驰援中国,在昆明空战、维持驼峰航线等战役中作出巨大牺牲。中国百姓冒着轰炸修复机场、营救美军飞行员,谱写了中美人民并肩抗战的友谊篇章。

 李先生的童年回忆

出生在江西吉安的李先生分享了自己童年的惨痛记忆。他亲历了日军轰炸与“三光政策”,亲眼目睹家乡满目疮痍,甚至亲人因战乱与饥荒而离世。战后,他重返吉安,亲眼目睹城市废墟与百姓的苦难生活。李先生还回忆了接受国际救济物资的情景,深刻体会到国际援助的重要性。他强调,战争是由少数法西斯分子发动的,广大人民都是受害者。纪念战争,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呼吁和平。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抗战胜利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共同胜利。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通过回顾历史,我们不仅缅怀先烈,更要以史为鉴,激励后人奋发图强,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为守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本次讲座作为《和平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演出前的重要环节,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育,也为即将上演的艺术盛典营造了庄重而感人的氛围。

《和平颂》致谢篇

《和平颂》组织委员会

亲爱的明州华人社区朋友们:

在深秋送爽、硕果盈枝的美好时节,我们满怀喜悦与感恩的心情向您宣告:历时五个月的明州华人社区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大型系列活动——《和平颂》,已于今年10月12日圆满落下帷幕。这一刻的辉煌,属于我们每一位参与者,每一位支持者。

《和平颂》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主办团体:明州华联会、明州社区活动中心、明州中美联谊会中国舞蹈学校、明华中文学校、《华兴报》、许倩音乐中心、明华合唱团、Plymouth Concert Band、明州北大校友会的勇于担当与倾力投入,更仰赖于社区内众多团体、企业与个人的慷慨解囊、鼎力相助。

《和平颂》的圆满落幕,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倾情付出。组委会全体成员统筹规划,不辞辛劳;滕莉莉老师带领编创团队匠心独具,以艺术诠释和平;讲座嘉宾见解深刻,启迪思考;全体演职人员全心投入,以专业演绎精彩;更有众多志愿者默默奉献,于细微处见真诚。正是所有人的同心协力与无私奉献,才共同铸就了这场意义深远、反响热烈的文化盛典。我们深知,若非社区上下众志成城,若非每一位捐助者、组织者与志愿者的无私支持与紧密协作,我们便无法收获今日的硕果,无法在社区内外激起如此深远而积极的反响。值得感谢的人与事太多,纸短情长,难以尽述。在此,请允许我们向所有为《和平颂》活动做出贡献的您,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

我们尤为感慨的是,此次活动是在诸多挑战与困难条件下筹备并呈现的。然而,面对现实条件的局限,我们未曾退缩,而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迎难而上,精诚协作,最终为社区及观众奉献了一场气势恢宏、意蕴深厚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和平颂》。艺术家们巧思妙构,精雕细琢于舞台的每一处细节。这场演出不仅是一次视觉的创新,更是一场跨越历史的深刻对话,一次对和平的深切呼唤。它无疑是一部凝聚了集体智慧、映照着时代精神的诚意之作。演出结束后,观众反响热烈,赞誉纷至,不仅为参与者们带来了莫大的鼓舞,更在我们明州华人的共同记忆中,刻下了璀璨而难忘的一页。

展望未来,《和平颂》组委会衷心期望,我们明州的华人同胞与各社团组织,能以此为契机,在未来岁月里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合作,心手相连,共同办好华人社区的各类公益文化活动。让我们汇聚众智众力,推动明州华人社区持续健康发展,营造生机勃勃、和谐繁荣的社区生态,使之成为美国中西部地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广泛影响力的社区典范。前路漫漫,惟有同心同德,方能行稳致远。让我们铭记此次活动中凝聚的精神与情谊,为实现这一美好愿景而不懈奋斗!

               再次致以最深切的感谢!
                        《和平颂》组织委员会
                         2025年10月12日

工作人员 STAFF  
Artistic Director Lili Teng
Music Director Aiqun He
Organizing Committee  Jiawen Chen, Ruzhao Cheng, Huan Gao, Chungui Li, Huazhi Li, Ronald Tu, Min Wang, Ping Wang, Yanhua Wusands
  Bingwen Yan (Chair)
Artistic Committee Lili Teng, Qian Xu Yin, Aiqun He,  Yuqi Li
Lecturers Hengrui Huang,Juncheng Li, Pei Shen,Eyang Wu
Lecture Committee Huan Gao, Qing Huang, Chungui Li (Chair), Debin Wang, Bingwen Yan, Guang Yang
Exhibition Committee             Huan Gao,Qing Huang, Chungui Li(Chair),Debin Wang,Bingwen Yan, Guang Yang
Fundraising Committee Ruzhao Cheng, Chungui Liu, Bingwen Yan (Chair)
Public Relations Ruzhao Cheng (Chair), Karlynn Fronek, Bingwen Yan
Masters of Ceremonies            Xiaoyan Luo, David Peterson
Production Stage Manager Shuling Lai
Lighting Designer                   Kevin Jones
Poster Designer Ling Chen
Program Designer Ronald Tu
Stage Manager Mary Beth Zorn
Back Stage Li Wang, Yanhua Wusands (Manager), Todd Wusands 
Ticketing Ronald Tu (Manager), Min Wang, Bingwen Yan
Photographer Huazhi Li, Jing Zhang
Videotaping Zongqi Li, Meiqi Zhang
Translation Xiaoyan Luo
Volunteers Yunru Huang, Hunter Tu, Min Wang, Haihua Wei, Chris Yan 

 

Organizers  主办团体
Alliance of Minnesota Chinese Organizations (AMCO)  明州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 
Center for Community Service  明州社区活动中心
CAAM Chinese Dance Theater  明州中美联谊会中国舞蹈学校
China Tribune  华兴报
Minnesota Minghua Chinese School 明华中文学校
Xu Qian Music Center  许倩乐坊
Minhua Chorus 明华合唱团
Plymouth Concert Band Plymouth Concert Band
The Peki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Minnesota (PKUMN-MN) 明州北大校友会
Sponsors 赞助团体和个人
Diamond>$3000
程汝钊和肖俊
Alliance of Minnesota Chinese Organizations (AMCO) 明州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 
 
Gold $1000-$1999
Northwestern Grain International LLC
新鸿华批发New Hong Hua Wholesale
Teppanyaki Grill 桂哥铁板烧烤店
Chan’s Consulting
Chines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innesota (CAAM)  明州中美联谊会
李春贵和吴丽梅 (通过富国银行Wells Fargo的Community Grant)
颜炳文和何丽华
 
Silver $500-$999
Kaimay Terry and Joseph Terry
滕莉莉和贺爱群
Julia Wang 明州资深房地产经纪人Keller Williams Classic Realty
Causey & Ye Law, P.L.L.C 考西叶氏律师事务所
Yucai Chinese School 明州育才中文学校
Yi Acupuncture & Chinese Medicine 宜中医
Pearl Lin and Chinese Heritage Foundation 林碧珠和传龙基金会
Association of Sino-American Neocultural Exhange (ASANE)明尼苏达美中文化交流协会
SK and Sing Lo
 
Bronze $100-499
明华合唱团
匿名
Chinese American Culture and Friendship 中美文化友谊社
Grand Szechuan 大四川
 
In-Kind Support
明州社区活动中心
明华舞蹈团
China Insight
MNChineselife.com
Minnesota Chinese World

《和平颂》观众共鸣篇

观众1:分享一段我在朋友圈看到的评论:
今天是一个秋风萧瑟,阴云密布夹杂着零星小雨的周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在圣保罗的O’Shaughnessy 剧院举行。
与以往不同的是第一个节目,是普林姆斯市的乐队以《神佑美丽坚》拉开演出的序幕。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是的,做为美籍华人,我们己扎根这块沃土,成为这个自由世界的一部分。美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贡献,举世瞩目。强大的美国和安宁的家园,才使得我们的纪念活动意义更加深远。
基于总编的这样匠心独运,鲜明的立场和家国情怀,让我们即缅怀过去,祖国人民所承受的苦难和艰苦卓绝的抗战,但更着重于未来。战争,对所有的国家和人民都造成灾难,战争意味着血流成河!
但是任何覇凌,都阻挡不了新生的,顽强的和平愿望,《明天会更好》。
未来充满了希望!

观众2:Plymouth Concert Band演奏非常精彩,博得了满堂喝彩。特别是演奏《大刀进行曲》时,指挥调动观众情绪,面向观众,指挥《大力合唱曲》😄非常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合作。愿中美友谊万古长青🌹🌹🌹

观众3:一曲震撼人心的和平颂!

今天和家人有幸观看了由明州华联会、明州社区服务中心、明州中美联谊会中国舞蹈学校、《华兴报》、明华中文学校、许倩声乐坊和明华合唱团等明州团体联合组织和推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和平颂》

《和平颂》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而作,由艺术总监滕莉莉挂帅,艺术家许倩、贺爱群和李玉琪等担纲,他们为观众们呈现了一部极具艺术感染力与历史厚度的原创舞台作品。

在一段段或热爱故土家园或追忆民族伤痛或重温历史岁月的歌声中,在一个个或体现爱国情怀或讴歌抗战精神或展现美好生活的舞蹈中,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平颂》让我重温80年前那段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感受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力量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唤起我对历史的记忆与和平的珍惜。

衷心祝贺和感谢《和平颂》所有主创人员和演出团队为我们带来一部如此精良制作和意义深远的音乐舞蹈史诗!👏👏👏👏🌹🌹🌹

演员1: 抗战暨反法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和平颂》,没有什么资金,全靠各方慷慨解囊。众多华人以及非华人为了这场很有意义的事聚集在一起,奔走辛劳。演出非常成功,尤其是交响乐团演奏《大刀进行曲》时,场下观众大声合唱,(别忘了最后那个发自肺腑的,震天动地的字),让人尤其动容!
这是台纪念胜利,歌颂和平的演出,观众的反应说明了大家的心声。

观众4:颜主席,祝贺“和平颂”演出圆满成功!👍💪💪🎉🎉🎉🎉🎊🎊🎊所有演职人员辛苦了!🌹🌹🌹这也是我们领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的收官之作,非常完美!

观众5: 演出很精彩,荡气回肠,近乎完美👍👍👍场地选得好,一楼座无虚席,我周围的美国朋友,都是全神贯注,看完全场才走的  这个场地,停车比其他学校方便不少,组织得很棒。[Clap][Clap][Clap]

观众6: 很精彩,舞美设计很棒,灯光很棒,《松花江上》第一个节目特别感人! 开篇破题很成功。

观众7: 交响乐团的颜值和专业素养,都超赞。《大刀进行曲》很感人,超燃

观众8: 滕老师,昨天观看了您的这台节目,从头至尾,颇受感动[玫瑰][玫瑰]从管乐团演奏的中美名曲、几只风格各异的舞蹈到各种形式的歌曲演唱,使观众重新走进中国军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年代和珍视、期盼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您辛苦啦🌹🌹

观众9: 滕老师,恭喜您!您的高级水平编导的演出圆满成功地落幕了🎉🎉🎈🎈。我的邻居们都非常感动,期待欣赏您未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欢迎10: 滕老師今天太好看了。
今天的演出真是一等一的優質,打動人心!完美地配合音樂,敘述主題,更是視覺的饗宴!

观众11:滕老师,这是一场令人惊叹的故事讲述表演,充满了深刻的人性以及对未来的希望。编舞非常优美,而滕老师的艺术视野和信息也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向所有的舞者致敬——你们以如此真挚和有力的方式传达了情感。我为你们感到无比骄傲!👏👏👏👏

观众12: 这是一场很棒的演出,真为你们所有人感到骄傲。[强][强][强]这些舞蹈太令人印象深刻了,看得我热泪盈眶。恭喜你们,CAAM CDT团队!🌹🌹🌹

观众13: 除了上述所有内容,黄河的部分河段甚至会灼伤演奏者的手指。整个舞蹈以及舞者们的动作都与音乐的节奏完美契合。每一个动作和非动作都处理得非常出色。整场表演堪称完美。祝贺台前幕后的所有人!🌹🌹🌹

观众14: 这场演出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与我过去10年在CAAM CDT参与的其它制作相比,它有着显著的不同。非常自豪能够促成这三家机构的合作。🌹🌹🌹

Ode to Peace performance honors 80 years since World War II